新闻动态
    联系方式

      地址:

      全国服务热线:

      电话:

      邮件:

    三十余载从教路 扎根瘠田垦沃土

    23-11-06 09:48

      三十余载从教路 扎根瘠田垦沃土

      面对设施简陋、濒临倒闭的学校,他四处奔走,寻求校企合作,努力改善教学条件○■;面对叛逆难教的学生,他俯身倾听,因材施教,提出“养成教育”理念◆•。

      六年前,50岁的他辞去阜阳市示范高中校长职务来到中职学校◆•□。六年来,他一手打造出阜阳、乃至安徽中职教育的“样板”○◆☆。

      他叫张平,现任阜阳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阜阳市第二十九中校长•。

      

      筑巢——“面子算个啥,只要对学生好就行”

      曾经,颍东区是阜阳市经济基础最为薄弱的县市区之一,以农业为主,常住人口50多万,其中近七成为农业人口,贫困现象十分普遍●••。有些贫困户没有接受教育,孩子也早早辍学,“穷帽子”从祖辈戴到了孙辈■。

      教育可以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职教育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2015年,颍东区委区政府下决心办好职业教育▷◆•。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原阜阳市第十一中学校长张平主动请缨,并被任命为颍东区职教中心(现阜阳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可当他踏进职教中心的那一刻,眼前的一切让他十分惊讶:位于青峰机械厂附近的颍东区职教中心,占地不足6亩,一栋教学楼、一栋宿舍楼、几间小平房☆▲。校长办公室是臭水沟上搭建的活动板房,不足6个平方,3人共用▲☆。“最让我感到震惊的是,整个学校300多名学生,生源每年都在减少,眼看就要关门了…●。”

      从一所市示范中学校长,转场到濒临倒闭的中职学校,张平的电话也被打“爆”了:“你犯错了吗☆?怎么被‘发配边疆’了△?”“职教中心一堆烂摊子,你为啥去那儿啊▷▷?”“职校校长出去不受待见,孩子也不好教”……面对亲朋好友的关心,张平表现的很平淡:“干了25年的教育,我想在退休前再挑战一下自己◆□。”

      到岗后,张平召集教师队伍开会畅谈、主动找学生交谈、明察暗访摸排,为学校做全面的把脉问诊☆。最终,他总结出职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招生难、缺少实训设备和专业教师■△。此外,张平还发现了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师生普遍缺乏自信——老师没有自信,甚至不愿说自己是职校教师◇;学生没有自信,文化课差受到白眼■;学校更无法给予师生自信,硬件、软件条件都差★★…。这似乎进入了一个死循环,师生与学校无法彼此成就◁。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解决招生难的问题,先得解决专业师资和实训设备○■。可当时学校财政困难,师资和设备问题短期内很难解决△•■。为了另谋出路,很少求人的张平放下姿态,主动寻求企业、单位、学校之间的合作:他积极与颍东区的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对接,协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事宜••■;通过多方协调,与阜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达成了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协议○▼;面对汽修、机电专业没有实训室的问题,他跑到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协商借用对方的实训室……此外,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学校环境也进行了一定改造,为学生宿舍装上了热水、淋浴、空调、洗衣机等,在教室也装上了空调•▪☆。

      “面子算个啥,只要是为了学生好、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我都愿意去做☆•。”张平将思路付诸行动●◇。

      就这样,学校的实训问题有了改善,学生的就业解决了,校园环境提升了,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变,遗失的自信也被找了回来◆。2016年秋季,学校招到了500多名新生,逐渐有了生气◁•。

      

      育凤——“学习先学做人,成材先成人”

      受场地等客观限制,原有校区已经无法满足中职教育的发展●。张平就一趟趟地往颍东区教育局、区政府跑,想要申请一块地创办新校区▲。“新学校建好了,招不到人咋办▼•■?”当时,很少有人敢相信这所学校能办好□●。张平和颍东区教育局向颍东区委区政府立下“军令状”:有新校区后,招生人数实现翻一番•●。

      终于,阜阳市职业技术学校在众兴路与富强路交口附近获批了一块新校区场地,2017年一期竣工▲◆▲。

      “巢”有了雏形,接下来要考虑如何“育凤”▷。张平经常跑到乡镇学校、学生家里搞调研,得出的结论却是:几乎没有学生和家长对职校有好感…▷。在他们眼中,职校就是骗子,骗学生去打工,根本学不到技术▽。没有学生,还能叫学校吗▲?于是,张平带领全校教师,深入学生家中,宣传职教政策,把家长和学生带到学校参观★•■。

      另一方面,张平在学校内大力推行“养成教育”,制定了“厚德强技”的校训☆。

      成材先成人●△。“中职学生文化课成绩可以差一点,但人格不能差…。”张平以“养成教育”为抓手,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他制定了千分打分制,细化行为习惯的教育▼★○。在阜阳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园里,教室物品摆放的整整齐齐,课堂上学生彬彬有礼,学生离开教室时书本、桌凳整齐归位▽▷;离开寝室,床上床下东西摆放整齐★▪;就餐结束,餐盘回收,餐桌上不留残渣△●;进出实训室及实践活动时自觉排队,结束不留垃圾……

      “张校长,我的孩子终于懂事了,知道给我们买东西◇◇▽。”一天,一位学生家长找到张平,激动地握着他的手■。原来,他的孩子从小到大十分顽皮,游手好闲,学习也差☆●。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他们将孩子送到了阜阳市职业技术学校,让孩子学个一技之长☆…。没想到,一学期刚过去,孩子变得很懂事,精神面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企业实训中,孩子赚了钱后竟然主动给父母买小礼物◇▽。

      校园的氛围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爱▽■★。为了呵护穷孩子们的自尊心,张平总是小心翼翼◆○○。在脱贫攻坚期间,学校经过统计发现,在校生7000多人,其中1100多名学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学校从没有公布这些贫困学生的名单,但学校该给的照顾一样不少,减免学杂费、住宿费等等▽。”张平介绍,学校还向贫困孩子倾斜,设置了很多勤工俭学岗位,主动将学生推荐到企业实习▷。

      值得一提的是,张平特地嘱咐食堂,在准备饭菜时,每顿不少于3道1元素菜,而且量必须充足▼•△;菜肴的价格从低到高依次摆放,便宜菜肴放在食堂最前面,避免孩子攀比●★;食堂工作人员不得引导或诱导孩子选择价格较高的饭菜▷。

      “心中时时有学生,事事要关心学生☆□▷。”这是张平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考虑到女生冬季洗头头发难干的问题,他要求后勤给寝室配备免费吹风机▽;为了营造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他安排学校给寝室配备了灭蚊灯、紫外线消毒灯◁■▷;冬至时节,他嘱咐食堂,给全校学子免费炖鸡汤▪;学生在省、国家比赛中获奖,他会在升旗仪式上送鲜花表示祝贺…;每个月,学校还向表现好的学生发放牛奶……

      

      谋发展——“我没有做啥,功劳都是大家的”

      “我这一生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把孩子送到阜阳职业技术学校来读书○…▪。”去年,在阜阳职业技术学校举办的家长会活动现场,有位学生家长突然走上主席台,激动万分地说●。说完这句话,他哭了,他的孩子也哭了◁▽●。

      自2015年以来,阜阳职业技术学校让很多“调皮王”“惹事包”找到了人生方向,向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有用之才,为颍东、阜阳发展贡献了智慧力量●▼…。如今,学校总计有学生7500多名•●。一期只能容纳2600名学生,部分学生被安置在借用的两个校区△▪。学校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建成后,整个新校区可容纳9000名学生•◇▷。

      在张平的带领下,阜阳职业技术学校迅速发展,成绩令人瞩目:对口升学率逐年上升,2020年本科录取197人,居全省第六▲◇◁;2020年中职生技能大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12项,居全省第一☆•▷;2020年,学校顺利通过了第一批省级A类中等专业学校实地验收,全省仅有6所○•▲。目前,阜阳市职业技术学校已然成为阜阳市乃至安徽省中职教育的“样板”,教育模式、管理方式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教育系统人士前来参观学习▼▲…。

      阜阳市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王旭介绍,学校已经连续4年获评颍东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奖金为10万元•■。“按照文件规定,校长可以拿30%pinnacle的安装团队,即3万元▪△。但张校长没有拿,全部分给了老师★▽。”王旭说,每一次有荣誉时,张校长总是推荐年轻的教师,从没有主动往自己身上揽★▼。

      “我没有做啥,都是大家的功劳○●□。”面对各种荣誉和赞赏,张平说,“我就是想将学校变成一个美好的大家庭,让老师们快乐工作、安心工作,让孩子们树立理想、学会自信、获得尊重■。”

      常年以校为家、兢兢业业的努力,让张平收获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尊重●……。但这也让张平感觉十分愧对家人,尤其是自己的女儿◆◆…。

      “我和爸爸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却很少见面•。早晨,他离开时我还没有起床◁▷;夜间,他回家时我早已进入梦乡……”这是女儿曾经写的一篇作文,深深刺痛了张平的心,让他至今回想起来仍耿耿于怀◆。

      这些年来,自从女儿上二年级以后,他从没有接送过女儿,甚至周末都没有时间陪伴女儿和家人□。“快了,等退休有时间了,再慢慢弥补吧•▪。”张平笑着说○◆□。(汪乐意 武艳)

      

                                                    1. copyright 2019 平博·pinnacle(中国)有限公司 2010-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